模具供应链管理丨基于采购战略的模具供应商绩效管理
模具供应商绩效管理,采购战略是方向,考核是基础,流程是依据,激励与辅导是手段,提升是结果,客户满意是目的。所以必须明确战略,定清标准,抓住重点,建好流程才能真实地反应我们模具供应商的表现,并有效避免做好做坏一个样,在供需双方联合努力下改善,才能真正提升模具供应商的业绩。
在模具供应商管理实践中,很多企业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– 为什么模具供应商管理绩效不满意?当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在绩效管理当中时,究竟是什么限制了绩效管理的成效?进行模具供应商绩效管理时,不少企业往往陷入了如下的三个误区:
与采购战略目标不匹配是绩效管理的大忌。绩效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测定、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。故没有目标就无绩效管理。绩效管理的目标在于以绩效制度推动供应商向着理想供应商成长。这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内在逻辑。
从以上绩效管理的三个误区,我们可以看到,如果想要做好模具供应商的绩效管理,就必须遵循这一等式:绩效管理 = 目标管理 + 考核改善 + 优胜劣汰。
绩效管理三大环节环环相扣,层层推进。只有这样才能对供应商产生积极性效果,以提升工作效率,降低采购成本,满足采购绩效。
绩效管理的目的,就在于通过制度约束供应商行为,提前做好说明,有相应考核内容,供应商不达标,企业就会启动退出程序,这样供应商才能重视企业的业务,做好绩效管理协同。
基于战略的模具供应商绩效的指标设计
绩效管理必须与采购战略相协同,因此,在制定模具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,企业也应当基于采购战略进行设计,并将之融入整个模具供应商管理当中,形成完整的绩效量化考核的流程。供应商绩效的设计原理流程是:
供应商绩效的指标设计的三个原则:
以采购战略为基础,结合行业与产品品类的特点综合设计,意味着在同样的企业,不同品类指标和权重是差异化的。只有在完善的战略指导下,指标设计人员才能进入绩效考核的具体操作当中,对各考核指标细致核算,实现模具供应商的量化分级和有效管理。
供应商绩效方案在制定中,为了确保后续方案的有序实施,考核指标必须可客观量化,否则,也就难以在细致核算中,对供应商绩效进行准确的考核。
供应商绩效指标不仅要满足量化考核的需求,也要能够有效体现供应商能力,拉开差距为后续的分级管理奠定数据基础。企业通常可按照既定的评分标准,将供应商分为A, B, C, D四级,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。
A:稳定推进合作关系。维持管理措施提升能力
B:稳定推进合作关系,维持管理措施提升能力
C:根据供应商存在问题,深入沟通,寻求解决方案,帮助其提升能力;通过调整订单等手段,施加压力
D:存在重大隐患,重点监控对象,高度防范供应风险,辅导无效时停止合作
帮模从模具供应链优化的角度提供了解决方案,帮助模具企业实现模具供应链高效协同制造,模具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化并自动响应:
帮模的帮采通平台基于协同模具供应链管理的思想,针对模具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,实现对模具供应商全生命周期、协同制造、物料与价格、询价报价等方面的可视化管理。